首页> 行业资讯> 精英团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方驰华团队

1610703935964.jpg

        方驰华,钟世镇院士博士研究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数字医学临床中心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任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组织制定和发布了一部国际《肝脏疾病三维可视化精准诊治专家共识》、两部《原发性肝癌三维可视化诊治指南》和六部《三维可视化专家共识》。主持研究“十一五”“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首席专家。获得中国医师奖、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者、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方驰华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将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和仿真手术)研究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应用于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MI-3DVS可以让正常人看到自己正常的肝胆胰脾脏器,可以让外科医生看到肝胆胰脾脏器的三维立体病变。MI-3DVS将肝胆管结石、扩张和狭窄胆管分别进行分割、个体化3D;在3D模型中调整透明度,立体显示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分布和胆管狭窄的部位、程度、长度,由此做出分型诊断;术前进行仿真手术和演练,制定合理手术方案,指导实际精细手术,肝胆管结石残石率从过去文献报道30%-90%降低到1.0%以下,尤其对多次反复再手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解除了多年、甚至几十年的痛苦。MI-3DVS分别对胰腺、肿瘤和血管进行3D并着以不同的颜色,通过3D图形缩放、旋转、透明化,既可立体化、多视角、全方位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又可有针对性的重点观察肿瘤与血管的关系,由此进行术前精细的仿真手术和演练,科学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与现代先进CT相比较,使胰腺肿瘤可切除率提高10%,特别是有3例外院曾评估为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晚期”肿瘤(II型1例,III型2例)患者,经MI-3DVS评估后均成功切除肿瘤,病理诊断2例为良性病变。MI-3DVS进行数字化、个体化肝脏分段,准确地显示了肝脏肿瘤的大小、部位、形态、空间的立体位置、与肝内和周围血管的关系,从而为精细肝切除提供了空间立体结构信息,为手术的具体定位和实施提供了解剖基础。切肝切胆前可以先彩排,通过三维技术在电脑上“预演”手术,“白开刀”的风险大大降低。与现代先进CT相比较,使肝脏肿瘤可切除率提高了7.0%。吴孟超、黄志强、刘允怡等院士评价该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10年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2011年6月CCTV十频道科技之光进行了专题报道。

        方驰华教授表示,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了原发性肝癌解剖部位和形态精确诊断,指导术前评估、手术规划和精准手术,联合ICG荧光影像实现了解剖性、功能性和根治性肝切除术,为进一步开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手术等数字智能化诊疗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三维可视化辅助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有望极大地提高肝脏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和手术的成功率。最新的2019版指南明确了该技术在肝脏肿瘤的应用价值,让更多临床医生了解、参与并应用这项技术,以及对肝脏肿瘤做出更好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

        擅长复杂性肝胆胰疾病诊治。自主研发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诊治复杂性肝胆胰外科疾病,胰腺癌切除率提高了12.5%,获201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性建立地数字化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将残结石由30%-50%降为小于3%,获201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自主研发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防治体系,获省部级二等奖。自主研发的多模图像实时融合三维腹腔镜导航肝切除术;混合现实技术肝切除术;三维可视化联合ICG分子荧光导航肝切除术等,极大地提高了原发性肝癌术前诊断准确性和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肝功能衰竭为0.78%、死亡率为0.18%,显著低于国内外同类文献报道,获201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